2月26日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
“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带领全省高校师生共同科学使用手机
我校组织全体学工队伍、学生积极观看学习
现在,和小编一起看看我校老师们的学习感悟吧!

工商管理学院 辅导员 吴佳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老师,我深刻体会到手机给教学、科研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在学生身上目睹了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首先,要向同学们明确手机的工作属性,避免成为手机的奴隶。引导学生们学会合理利用手机时间,避免沉迷游戏、短视频等娱乐应用。同时可以利用手机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例如使用学习软件、阅读电子书、观看公开课等来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养。
其次,同学们要注重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现在网络诈骗盛行,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同时,要文明上网,不传播谣言,不发表不当言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最后,大家要学会放下手机,感受世界。多与室友、同学面对面交流,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可以和同伴一起锻炼身体,不要让手机成为人际交往的阻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尽享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处,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工程学院 辅导员 顾然然
作为高校辅导员,此次公开课让我对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数字化浪潮下,手机早已融入学生的生活,但部分同学因缺乏自控力陷入“刷屏焦虑”:课堂分心、熬夜追剧、社交回避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学业效率,更导致情绪内耗与自我价值感降低。课程中提出的“工具理性”理念令我深受启发——手机应是服务生活的助手,而非绑架注意力的枷锁。
未来工作中,我将从三方面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用机模式:一是强化认知教育,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二是推广科学方法,如结合“番茄工作法”设定学习专注时段,利用“设备勿扰模式”营造深度阅读环境,建立“睡前半小时无电子设备”的寝室公约;三是激发内生动力,组织“21天屏幕时间挑战”“兴趣替代计划”等活动,鼓励学生用运动、绘画、线下社交等充实碎片时间,体会现实生活的温度与乐趣。
作为辅导员,我们更需以身作则,在会议、谈心时主动放下手机,用专注倾听传递尊重。唯有将“智慧用机”理念融入日常,才能助力学生在虚拟与现实间找到平衡,让科技真正为成长赋能,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辅导员 赵丹宁
通过观看“智慧使用手机 畅想美好生活”线上心理健康课程,我深刻意识到现代大学生在智能手机使用方面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手机的便利性固然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效率,但过度依赖手机容易导致焦虑、孤独、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
作为辅导员,我将积极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沉迷于手机带来的短期满足感。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此次课程让我更加意识到,辅导员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类似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智能手机带来的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机械工程学院 辅导员 朱明浩
在这次智慧使用手机公开课中,我作为教育者收获颇丰。这场课程不仅让我对手机这一现代通讯工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思考了如何正确教导同学们智慧使用手机。
公开课讲到智能手机给大学生们带来的益处时我也学到了如何利用手机进行教学管理的技巧。通过手机应用,我们可以方便地布置作业、发布通知、组织讨论等,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
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智慧使用手机的重要性。未来,我将积极探索将手机融入教学的新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辅导员 刘琪
大学生智慧用手机,能精准获取知识,拓展人脉,平衡好学习与生活,不负青春。公开课上,专家讲解了过度依赖手机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如影响睡眠质量、削弱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辅导员,我计划在班级组织主题活动,鼓励大家分享因手机产生的困扰与收获。同时,我也会丰富班级课余活动,像读书分享会等,吸引学生放下手机,回归真实社交。引导大学生智慧使用手机,尽享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把手机当作提升自我的工具,做科技的智者,畅享美好校园时光 。

音乐舞蹈学院 辅导员 郭冰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学习、社交、娱乐等多方面的全能助手。学习方面,手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社交方面,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所以,手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温暖。
但我们要认识到,手机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问题等身体健康问题,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使用时间,保持理性和自律,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使用手机带来的美好和幸福。

财经学院 辅导员 刘祖琴
这堂以“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在学生手机使用引导上的重要责任。课程中,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依赖。
作为辅导员,我意识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智慧地使用它,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
这次公开课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我将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培养他们自律、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拥有充实、美好的生活。

外国语学院 辅导员 贾岩
在参与本次线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手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教育命题。在观看视频公开课的过程中,展示出的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揭示了过度使用手机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社交能力的潜在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课程呈现了诸多教育场景下的手机应用创新。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合理利用手机学习功能这一点。在学生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我时常鼓励学生借助手机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但也担忧他们沉迷其中。
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会把这些方法融入日常,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让手机成为助力学习和成长的得力工具,帮助学生在信息时代健康成长。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辅导员 常艺烜
作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辅导员,通过观看“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深感此次课程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此次公开课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中,专家详细分析了手机过度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注意力分散、焦虑情绪增加、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并提出了“智慧使用手机”的理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成长与交流。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作为辅导员,我将积极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共同营造健康的手机使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也会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智慧使用手机”的理念,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学院将以此次公开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